两会热点速递,音乐提升文化自信经历了一月的新奇,二月的欢聚,三月的每一天都写满了期待。也正是在这个早春的日子,国人最期待的“两会”正如火如荼地展开,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以不同领域的视角洞悉社会心跳,聆听群众心声,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重任。经济的、政治的、社会的……各路声音与讨论层出不穷,想必你更在期待,在“文化软实力”愈加看重的今天,文化领域有哪些新方向呢?艺术工作者都做出了哪些提议呢? 音乐力量,文化产业要形成闭环 “音乐是地方文化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,很多人对一个地方的印象都是从一支曲、一首歌开始的。在旅游休闲中,音乐也很重要。比如侗族大歌,游客到山里去,欣赏原汁原味的表演——没有伴奏,张口就是多声部,非常好听。如今,一些地方将音乐传承和旅游结合,并同步开发旅游纪念品、民宿等,效果非常好,不仅发展了旅游、传承了音乐文化,还带动了整个乡村脱贫致富。” ——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东方歌舞团女高音歌唱家、国家一级演员刘玉婉 在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组建后,各地机构改革也陆续完成,文旅融合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,文旅融合迎来新发展机遇。今年两会上,从各省代表、委员的发言中不难看出,结合各地特色,以文化带动旅游,延长产业链,将是文化、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,而音乐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一部分,更将被赋予更大使命。 代表发声,艺术创作要有时代使命 “为人民创作,就是要把艺术承载的美传递给每个人,每个戏曲工作者都要对自己的剧种有深刻的认识、思考,才能进行有价值的艺术创造。我们应该“两手抓”。一方面要传承祖先给我们留下的遗产,传承它的形式、手段,另一方面要面向现实,选择当下美的、有积极意义的题材,推出一批思想精深、艺术精湛、制作精良的作品,让更多人感受戏剧的美。” ——中国剧协副主席、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代表 “取其精华”同时“推陈出新”,让传统文化得到广泛认可与支持,这不只是人大代表的由衷寄予,更是众多文艺工作者的身体力行,也正是在这种一致追寻下,戏剧、民乐等又一次被大众喜爱,焕发新的生机。 文化自信,艺术传播再获硕果 “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。文化兴国运兴,文化强民族强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,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,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” ——十九大报告 另据人民网调查显示,“文化自信”已成为2019的候选热词之一,这不但体现了精神文明的进步,更是社会各方面发展的硕果。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、部长雒树刚致辞并宣布开幕 与两会同时进行的还有“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”活动,这项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艺术盛事将从3月2日持续到31日,来自“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”和“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”的20部优秀作品将在北京各大剧场演出39场。剧目以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”为主题,涵盖了京剧、地方戏、话剧、歌剧、舞剧、歌舞剧、交响乐等不同艺术门类,汇聚了一批艺术名家和优秀青年演员,为丰富大众的艺术生活,增强艺术热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。 著名二胡艺术家果敢 除了“门内开花”,有关“走出去”的好消息也不断传来,去年年初,著名男中音歌唱演员廖昌永携《汤显祖》进行欧洲巡演,歌剧中运用了大量传统昆曲的元素,二胡、琵琶给了国外观众极大的震撼。此外,今年2月刚刚落幕的“一带一路——欧洲中国艺术节”期间,众多中方展演团队赶赴欧洲,与当地优秀表演者同台献艺,在文化输出外,更体现了文化交流的时代理念。 “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么美,在国外能得到这么热烈的响应。在这些巡回演出中,我们自己增加了文化自信,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。” ——人大代表廖昌永 从音乐的价值到创作的焦点,再到传播与交流,在两会的讨论过后,各环节的发展方向更加明晰,留给广大学习者、爱好者的空间也愈加广阔,在两会结束后,我们也将迎来一年中最充满朝气的时节,彼时的你定会以更坚定的信心投身到文化奋斗中去,让世界敞开大门!
文章分类:
行业动态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