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唤醒”合唱教育新认知:2019北京·海淀合唱指挥国际大师班

2019年12月23-25日,由世界音乐艺术教育协会主办,迈斯特国际、北京世音文化承办的“2019北京·海淀合唱指挥国际大师班”在海淀区do re mi剧场举办。来自全国各地数百名的合唱老师、负责人、合唱艺术爱好者们在这里进行了一次年终岁尾的学习“充电”,从大师班中收获知识和灵感,再应用到音乐教学中,反馈在每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,一步步“唤醒”合唱教育新认知。

本次大师班特别邀请到中国音乐学院合唱指挥系教授、中国合唱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、世界音乐与艺术教育协会副主席、世界和平合唱节赛事评审委员会主席、北京韶光合唱学院院长吴灵芬教授,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柯达伊研究院专家、世界和平合唱节赛事评审委员会成员阿帕德·托特博士,针对不同层次的青少年合唱团作品选择与训练、指挥技法、国际赛事经验传递、柯达伊教学法在合唱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,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精彩课程。让我们一起来体验这次大师班的“唤醒”时刻!


托特博士的“魔法”课堂

托特博士通过现场排练第十一届世界和平合唱节童声合唱团II类指定比赛曲目Hey Robyn, Joly Robyn、小学生合唱团指定比赛曲目Sound the Trumpet、青少年合唱团和成人合唱团指定比赛曲目Abendlied或HEGYI   EJSZAKAK等作品,依次对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金帆合唱团、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合唱团、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合唱团进行了现场合唱教学演示,为现场学员教师展示了柯达伊教学法的奥秘和应用,力争使合唱团员掌握音准 、节奏和韵律、音色的统一 、声部之间的平衡、作品情感的准确表达等。


20191231大师班01.jpg


热身训练:奇妙魔法旅程

上课之前,托特博士先施了一个“魔法”,把大家变成他的儿童合唱团,带着大家开启了一段段充满趣味性和未知探险的奇妙魔法旅程。



托特博士课程:适合童声合唱团的热身小游戏"火车旅行”


托特博士仿佛拥有一支无形的魔法棒,在课堂上随时展现他的魔法,每个作品准备的热身阶段,时而把大家变成了“吸尘器”,进行声音模仿;时而变成了“茶壶”,双手交叉放在头顶,来感受发声位置;时而带大家来到“草原上骑马”,路过小山丘、山谷、隧道、桥等不同风景,进行节奏训练,还加入了情景模拟:偶遇游客拍照、喝茶、换上快马等,让音符瞬间变得富有故事性;时而带大家来一次“火车旅行”,用变化的音乐来表达窗外的大风、微风、雨滴、大雨、闪电等,还有“会唱歌的小河”、“早上起床的故事”等层出不穷的热身训练,非常生动有趣,这一趟旅途可真是丰富多彩呢。


柯达伊教学法的魔力

在Hey Robyn, Joly Robyn的排练中,托特博士先用身体动作来进行“镜像”示范,带大家感受这首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中的卡农味道;然后从音准、声调变化、长短乐句划分、转调等细节进行视唱练习的具体指导。托特博士强调:儿童合唱团的排练,用身体律动来带动课堂,可以很好地解决节奏问题,帮助孩子们把握音乐风格和更好地理解作品。中国的合唱课堂可能不擅长加入动作,但编排动作往往会更有帮助。


在Sound the Trumpet的排练中,托特博士展示了更多的教学技巧,告诉大家“歌谱也会说谎”,在某些音节前要有一个停顿或转折,谱上虽然没写,但要唱出来;对风格的把握是古典音乐的精髓,唱出作品的风格并进行区分,是一个难点,可在排练时就注入风格,在练声的热身阶段按风格演唱,从音型和节奏型等方面进行模唱。在匈牙利语作品HEGYI   EJSZAKAK的排练中,托特博士充分展示了柯达伊教学法和柯文手势的魔力,仅用不到40分钟,就带领全场老师学完了整首曲谱。


示范教学 “唤醒”魔法

在示范团的合唱教学演示中,托特博士根据不同示范团的年龄段、水平、训练模式等,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排练指导,从每个合唱团立竿见影的进步中,我们共同见证了“唤醒”魔法的瞬间。



托特博士带领示范团演示合唱团循环呼吸方式方法



吴灵芬教授:“合唱是人性的教育”

吴灵芬教授主要以合唱比赛作品的选择、合唱比赛的评分标准和注意事项、优秀童声合唱作品解析为主题开展讲座,通过对中关村第三小学合唱团的现场合唱教学演示,为现场学员教师提供了更多教学思路, 拓展了合唱教师从业者的教育视野。



吴灵芬教授带领合唱团示范《意大利波尔卡》传授“走”声带不要 “用”声带教学概念


“合唱队里没有我,只有我们”

吴灵芬教授从中国与国际合唱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分析入手,指出:每个学生可以享受最大的同等教育资源是老师,教育资源上的不公平一时无法改变,我们能做的是在合唱思维上先做出改变——合唱是人性的教育。教育理念是根本,而不只是停留在合唱工具上。只有在合唱队里,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合唱老师、指挥。合唱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,老师们要不断学习提升,也应该带领合唱团多参加国内外活动,平时自己和自己比进步,参加展演和比赛,和其他团对比找问题,和国际接轨,来展示中国文化。


20191231大师班02.jpg


“从作品风格出发,从具体细节入手”

1、技术标准(音准、音色、节奏、速度、不同声部的和声等):

在音准上,吴教授强调了要“三对音”——对谱、对乐器、对音高;在音色上,要注意正确的念谣和音色统一,如中国的东平西荡、南柔北刚等;小学合唱中70%的训练是节奏,30%是音程,节奏、指挥的气息状态是比赛的含金点。


合唱是音乐教育的入门砖,一到三年级正是打好合唱基础和练习识谱能力的时候,在音乐知识之外的团结、组织、领导等能力都在五线谱中。吴教授特别提到了日本的“铃木教学法”,透过正确的教学方法,任何一个儿童都有能力学到高级的音乐技巧,培养出具有完整人格的人的最基本素质。

针对“不同声部的和声”,吴教授提出要“把自己的声音放进和声中”,合唱的意义正在于“合”,团员们不仅要听自己的声音,还必须要听另外声部、别人的声音,让自己的声音和整体的和声一致,借以不断调整自己的音准、音色和音量,以达到和谐、统一的艺术效果。


2、音乐和艺术标准(曲目理解、艺术风格等):

在曲目理解上,既要唱对歌词的语音句子,也要唱出作品的风格。句子的走向,推动气息,可以采用“声势教学法”,按谱子的节奏来念歌词、朗诵等。

表现出作品的艺术性也很重要,可以在谱子上简单写下曲子的大致风格,然后迅速进入“演员”状态,主动表现旋律的歌唱特点,让队员在离开指挥训练后,还能自然地演唱。


3、总体艺术印象(曲目选择、曲目完整性、舞台表现、艺术表现等):

世界和平合唱节的三首比赛作品,是一首由世和节艺术委员会指定的歌曲,一首合唱团自由选择的欧洲经典歌曲,一首合唱团自由选择的来自家乡的民族歌曲。


吴教授提到由艺委会指定的曲目,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,是非常考验合唱团基本功训练的。从合唱团自由选择的曲目而言,比赛曲目的选择对指挥的曲目量是一个要求,要注意不要选择超出合唱团水平太多的作品,要针对自己的团队水平,进行“量体裁衣”,选择的曲目最好能挖掘或表现出学生的天分和自信。在舞台表现、艺术表现方面,指挥要用歌的美感联合起所有队员,给队员的手势要“会说话”。合唱指挥不是打拍子,不是做配乐指挥操,而是一个好的合唱师、音响师和交响乐总监。


三天的大师班展示了国际合唱指挥专家的系统指导、教学法的实操演练、合唱理念的深度拓展,让现场学员教师和合唱团受益匪浅。期待,未来我们能在不断的“唤醒”体验中收获新知,以及合唱真切且原本的样子。2020第十一届世界和平合唱节已经准备好,加入我们!


在线客服